來源:機構之家
12月27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北京監管局發布長城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長城人壽”)增資批複,同意長城人壽增加注冊資本6.2億元,由62.19億元人民幣變更為68.39億元人民幣。值得注意的是,這是長城人壽2023年末增資後的再一輪增資行動。

而前一日,12月26日,中誠信國際信用評級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中誠信國際”)宣布,將推遲發布長城人壽及其發行的“20長城人壽01”、“21長城人壽01”、“21長城人壽02”債券的跟蹤評級信息。原因是長城人壽正在推進重大事項,暫時無法提供相關評級資料。

顯然中誠信國際所指的重大行動應為增資擴股。通常延遲披露信用評級報告通常是一個警鍾,它往往預示著保險公司的財務狀況可能出現了嚴重問題。例如,合眾人壽、珠江人壽和百年人壽等險企都不約而同選擇了終止評級機構對其主體信用和相關債券評級,並且在終止評級前,這些公司的相關財務數據已經延遲披露。不難發現這些險企都是問題險企,處於風險處置過程中,但長城人壽情況顯然不屬此類,其相關財務數據仍正常披露。
不過,長城人壽在2022至2023年間的財務狀況亮起紅燈。隨著2023年底的增資和2024年資本市場的強勁反彈,公司投資收益大幅回升,截止2024年三季度末盈利能力顯著改善,更是因頻繁舉牌引得市場的極大關注。
提升償付能力、發新債替換舊債仍是當務之急
從償付能力的角度審視,長城人壽盡管在去年末進行了增資,但其償付能力依然承受著不小的挑戰。截至2024年第三季度末,公司的核心和充足償付能力比率分別為90.22%和155.91%,雖然達到了監管的最低要求,但仍然低於行業平均水平。更令人擔憂的是,四季度的預測數據顯示,核心和充足償付能力比率預計將進一步下降至85.66%和149.33%。在保險業務持續擴張和資本市場波動性增加的雙重背景下,長城人壽償付能力充足水平仍麵臨壓力。


從存量債的角度看,目前,長城人壽3隻存量債券規模高達20.00億元,均在2020至2021年間發行,票麵利率分別為5.15%、5.50%、5.00%,期限10年,在第五年末可選擇行使贖回權。在債券存續期的前五年,利率被鎖定不變;但如果長城人壽選擇不行使這一權利,那麽從第六年開始直至債券到期,後五年的票麵利率將跳升至初始發行利率加上100個基點。

當前,這三隻債券全部處於發行後的前五年鎖定期。按照最初的票麵利率,這三隻債券每年的利息支出已經高達1.04億元。明年開始可陸續選擇贖回,若選擇不贖回這些債券,並且利率上升100個基點,那麽年利息支出將逐步增至1.24億元,這個數字遠遠超過了當前2%左右的資金成本所對應的4千多萬利息支出。在當前利率下行、資金成本相對較低的背景下,長城人壽若未能有效管理這一潛在的利率風險,毫無疑問將麵臨較大的財務壓力。
因此,增資計劃顯得尤為迫切。根據長城人壽官網披露的信息,2024年10月25日的臨時股東大會上,核心議題包括《關於公司增資擴股方案的議案》;《關於監事會主席薪酬結構調整的議案》;《關於2024年度董事、監事及高級管理人員責任保險投保情況的報告》,顯然,增資擴股議案是會議的焦點。此次監管批複,代表著謀劃數月的增資計劃正式落地。
但是,長城人壽在2023年底剛剛完成一輪增資擴股。去年5月15日,公司在首次臨時股東大會上通過了增加注冊資本的議案。到了12月20日,長城人壽獲得監管批複,將注冊資本從55.32億元人民幣提升至62.19億元人民幣。不足一年,長城人壽再次急切尋求新一輪增資,這一行為或許暴露了公司所麵臨的財務壓力依舊較大。

在長城人壽上一輪增資擴股中,國資的身影顯得尤為突出。彼時增加的注冊資本由第一大股東華融綜合(實際控製人為北京市西城區國資委)以及新引進股東國調基金二期(實際控製人為國務院國資委)、德源什刹海(實際控製人為北京市西城區國資委)認繳。

增資後,長城人壽共有21家股東,其中華融綜合、北京金昊房地產、北京投資,三者作為一致行動人,共同持有長城人壽50.69%的股權;另一組一致行動人——中民投資本管理有限公司、北京金牛創新投資中心(有限合夥)、北京金羊創新投資中心(有限合夥)——合計持股16.40%,不過這三家股東部分股權均處於質押狀態;此外,廈門華信元喜投資有限公司作為另外一家持股10%以上的股東,其股權亦處於質押狀態。在這種背景下,如果長城人壽啟動新一輪增資擴股,能夠提供資金支持的似乎隻剩下第一大股東華融綜合。
2024年業績顯著回暖,投資端表現突出
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長城人壽總資產為1,270.89億元,所有者權益增至77.17億元,兩項指標相較於上年末均實現了快速增長,這一躍升主要得益於承保業務規模的擴張和盈利能力的增強。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三季度末的總資產較之中報的1278.64億元有所回落。
營業收入方麵,2024年前三季度,長城人壽的保險業務收入達到了228.06億元,同比增長17.1%,顯示出業務的強勁增長勢頭。在投資領域,得益於可投資資產規模的增長和權益投資策略的調整,公司在2024年前三季度實現的投資收益及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合計高達32.73億元,這一數字已經超越了2023年全年的22.48億元水平。
營業支出方麵,由於新業務的增加以及750日移動平均國債收益率曲線的持續下行,公司保險責任準備金的計提壓力顯著上升,2024年前三季度保險責任準備金提轉差合計高達192.38億元,同比上漲52.81億元。盡管如此,得益於“報行合一”政策後新單業務手續費率的下降,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發生的手續費及傭金支出為18.32億元,遠低於去年全年的水平,這一變化為公司財務狀況帶來了積極影響。

此外,長城人壽在2024年前三季度錄得營業外淨收入8.14億元,中誠信上期信用評級報告解釋為,部分新增長期股權投資初始投資成本小於被投資單位可辨認淨資產公允價值份額。受上述因素綜合影響,前三季度公司實現淨利潤9.19億元,較2023年大幅逆轉;同時,由於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公允價值的上升,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其他綜合收益的稅後淨額增至8.24億元,從而推動公司綜合收益總額攀升至17.43億元,帶動公司財務表現的強勁反彈。
長城人壽在資本市場的活躍身影揭示了其投資端的強勁勢頭。今年以來,公司已舉牌環保、、、、、。這一策略背後,既是公司尋求更高投資回報、提升資金運用效率的積極舉措,也隱含了其在負債端麵臨的成本壓力,透露出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長城人壽正通過資本市場的操作來優化資產配置,以期在成本和收益之間找到新的平衡點。

盡管長城人壽前三季度的業績頗為亮眼,但四季度的業績壓力仍不容忽視。曆史數據顯示,年末往往是資產減值損失的高發期。去年前三季度,長城人壽的資產減值損失僅為-0.08億元,但到了年末卻激增至2.87億元。而今年前三季度,這一數字已經高達1.83億元,預示著四季度可能麵臨進一步的惡化。加之資本市場的波動性,投資端的強勁表現可能難以持續。盡管如此,增資無疑是一個積極信號,顯示出股東對公司未來發展的堅定信心和大力支持。
1